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鲮鱼败血症一例 |
| 广东中山民众镇一养殖池塘,面积16亩,水深2米,8台增氧机(图1)。存塘有规格0.7斤/尾的鲮鱼7000尾,7斤/尾的草鱼6000尾,花白鲢500尾,鲫鱼约1万尾,鳊鱼100多尾。2012年12月底拉网卖鱼后开始出现死亡,前期鲮鱼死亡多,每天几十尾,现在每天死3~5尾,草鱼1~2天死一尾,近期鲫鱼产卵期间,也有死亡。期间投喂抗菌药物后,死亡量减少,注入河道水后死亡量又增加。冬季一直投喂颗粒料,每天投喂7~8包(80斤/包)。
2013年3月14日上午10点现场检测水质,pH值8.1,亚硝酸盐0.02 mg/L,氨氮测不出,水温24℃。检查刚死的鲮鱼,腹部、鳃盖、鳍条出血,肛门红肿(图3~5),解剖见肝脏、肠道、肌肉、鳔出血,腹腔有大量腹水(图6、7)。
接种发病鱼肝脏、脾脏、肾脏和腹水进行细菌分离,28℃恒温过夜培养,均长出大量圆形、边缘整齐、隆起、表面平滑,不透明的淡黄色菌落(图8),分离菌革兰氏染色呈单个或者成双的阴性短杆菌(图9),经过16S rDNA测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鳃肤康”、“出败康”、“多康素”、“肠苷康”、“可代金”等药物敏感。
分析:1、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重要病原。本病例在冬季低温时开始发病,发病时水温10℃左右,温度升高后死亡量下降,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低温菌株引起。
2、3个多月的发病期始终是鲮鱼死亡为主,而数量更多的大规格草鱼抗病力强、死亡少,鲫鱼也是在抗病力弱的繁殖期发病。拉网是发病的诱因,注水又加重死亡。(利洋公司研究所 雷燕 刘婉提供 2013.3.28)
| | 来源:厦门利洋 时间:2013/3/28 13:20: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