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洋生态恶化,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传统捕捞业日趋衰落,有些地方甚至已无鱼可捕。
2012年,海疆万里行报道组在浙江舟山采访时,樟州村一渔民惋惜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以前就算是钓都能钓上来不少,现在小船出去都基本没用了,得用大船出去个两三天。”
资源枯竭,各地纷纷推出休渔政策以挽救生态,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报道组在沿海各市县镇走访时了解到,只要天气好,渔民就会出海,只不过在休渔期是“偷偷”出海罢了。海南万宁港下村的渔民跟《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谈论起休渔期时,都毫不在乎,除了要靠灯光吸引的“灯光鱼”在这期间不敢打,其他鱼照打不误。
其实这完全可以理解。一方面,这是渔民的生计。以港下村为例,每年从5月15日到8月1日是休渔期,如果这两个半月真的不打渔,那以此为经济来源的渔民在这段时间里就无力支付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各种费用以及全家人的生活费。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鱼虾需求量逐年迅速增加,市场一片大好。海南某水产养殖公司的副总经理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我国2012年对虾产量在140多万吨左右,国内需求已经占到了80%以上,而同时又从越南进口20%以上。也就是说,从2012年开始,我国产的对虾已经不够自己吃了。
在渔民与市场一推一拉的双重作用力之下,想依靠禁渔来维护我国的渔业生态显然不切实际。“种鱼”之举——以养代捕便自然而然地开始风行全国。记者在万宁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12年,万宁海洋经济收入9.5亿元,其中捕捞为3.5亿元,而养殖则占到4.7亿。从全国的数据看,2011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5603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36%;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为4023万吨,占中国渔业总产量的72%,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26%,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3%。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
弊端重重
目前,常见的鱼虾品类绝大部分已实现人工养殖,甚至培育出一些自然界没有的新品种。
海南省东方市市区20多公里外有个台商投资的鱼场,主要出产石斑鱼。在养殖老虎斑与龙胆两个品种的同时,该彻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培育出外形更美观、肉质更好的“珍珠龙胆”。场长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该技术在台湾已风行多年。
这样的新品种当然是自然界所没有的。但即使是自然界本来有的老虎斑与龙胆,在塘、池甚至是箱中“种”出来,与野生的老虎斑和龙胆也有了很大差异。
6米见方,水深1.3米,养鱼2200条左右,这是该鱼场养殖池的规格。当鱼还比较小的时候,连在这样大小的池中畅游的资格都没有,而是被用一个目测1米乘0.8米乘0.8米的小网箱“圈养”起来,以方便喂食。场长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小网箱中,最多可以放4000条鱼,不过因为过于密集会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所以一般是放1000多条。
“我们都是高密度的养殖,不过也要控制,因为如果太多,长得就慢。小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慢慢长大的话,就要搬池子,大概放到1600条左右。”场长说。
集约化养殖符合工厂的经济原则,却绝不符合鱼类的生长原则。以石斑鱼中成长速率比较快的龙胆为例,在养殖池中大概8个月能长到1.6斤,而野生的只要6个月。
前文提到的那位副总经理也谈到对虾在海中与在养殖池中的生长差异:“从苗长到60头(X头表示1斤有X只)大概要50多天,同样的苗种海里长的话,长到60头一般不会超过40天。”他谈道,这是因为整个海区容量比较大,而养殖不管是高位池还是低位池基本是集约化养殖,密度比较高。
记者与渔民交流得知,野生鱼身长、尾长、须长且粗壮,因为它们要经常游动找食,而养殖鱼不用四处找食,所以退化了。“好羡慕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个小学生作文中的经典句子如今看来真令人叹息。
除了活动空间的限制,水质也是养殖鱼虾的一大掣肘。该副总经理介绍,目前我国基本是区域性养殖,环境不是很好,基本是在无序的状态,你养我也养。“目前广东、广西、海南这一带,养殖成活率都非常低,达不到50%。广东广西的成活率最多也就30%。”
以南美白对虾为例。该品种进入中国将近20年,感染各种病毒,再加上近亲繁殖等因素,种质在不断退化。“整个海南的苗种市场,像我们这个规模的,不少于50家,但大部分都做不到SPF(不带特殊病毒)。”这位副总经理介绍,与商品虾只要成长到一定规格就可以上市不同,种虾要求相对较高,如性腺发育、水压等都有一定要求。
最难的还是养殖过程的可控性问题。他形象地说明道:“你要去海上抓一万斤虾,网起码要拉四五公里,而这里一个塘随便就是一万斤。还有死亡藻类、粪便、菌类,所有东西沉积下去之后,都会产生胺氮、亚硝酸盐,处理不好还会产生硫化氰,这些都会危害虾的生长。而且,虾在成长过程中要褪壳无数次,褪壳时的虾十分脆弱,容易染玻”
正因此,养殖过程中对于水质调控要求非常高。“有些企业会投放一些抗生素,这不能否认,因为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处理,有拨时只能依赖这个东西。”该副总经理说。
“现在的鱼已经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65岁的舟山原渔民、现在的渔家乐老板董爷爷颇为怀念地说。
矛盾何解?
东方市八所渔港泊船无数,码头上的集市从早喧闹到晚。记者向卖鱼的妇女们询问,她们刚开始都说所卖之鱼全是自家男人数小时前刚从海里打上来的。但经过数次交流,记者又指出一些疑点后,部分卖家又改口说其中有些是养殖的。据与报道组中海南成员关系不错的人士透露,这些鱼绝大部分是养殖鱼,人们特地带到码头上冒充野生鱼,以求卖个好价钱。
这种心态不难理解。即使有越来越完善的水质监测与机器增氧、定期搬池等人工技术手段,商品虾的品质也无法与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下的原生态鱼虾媲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购买原生态的鱼虾,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需求促使鱼贩偷梁换柱、鱼目混珠。
一方面是不得不行的种鱼之举,另一方面却是令人担忧的养殖质量。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唯有从改善养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
“这些桶是用来发酵微生物的,所有东西都通过微生物来处理,而不是药物。”上文中的副总经理向记者展示了其每个养殖池边的桶。他告诉记者,使用微生物调控水质、防治拨,具备不少优势,“我们用这个东西就是想形成一个优势种群来与市场上其他种苗抗争。”
但是,“微生物调控技术不是简单地把菌类放进去那么简单,什么阶段使用哪种微生物、用多少量,还有纯度、含氧量等,都要考虑,这些都是很专业的技术;而且微生物拿来的时候并不是活体,包装生产的时候已经是休眠状态,使用过程中如何激活,这又是一个技术;拿来之后,几乎每十天八天就要用一次。总之,这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该副总告诉记者,因为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所以很多企业尽管也意识到微生物的优势,却难以纯熟、合理地使用它。
使用微生物调控水质只是我国水产养殖亟待推广的技术之一。再如上面养鱼、下面养海带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在试行当中。海带可以作为鱼的食物,鱼的粪便又可以当海带的肥料,而且海带可以净化海水。
当以养代捕从无奈变成常态,提高技术、创新模式,加强监管,改善养殖环境,或是破解“种鱼”之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