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东口码头开建胶东最大抱港鱼市 配建水产市场 |
| 国庆期间,地处烟台芝罘岛东南侧的东口码头一直热闹非凡,上百条大小渔船返航后,停靠岸边直接叫卖各类小海鲜,由于东口码头水产品新鲜且价格便宜,大量市民驱车或乘公交从市区赶来逛“鱼市”,令300年来自发形成的东口码头更显拥堵。
水母网从海洋渔业部门获悉,烟台芝罘岛渔船停泊点———东口码头改扩建工程日前已开工建设,目前进入水下作业阶段,预计明年7月底竣工。届时可容纳500条中小渔船同时在码头停靠,年卸港水产品超过2万吨,配套工程、水产品交易市场明年9月开市后,东口码头将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抱港鱼市”。
现有泊位严重缺乏,露天交易零散杂乱
昨日下午2时许,水母网来到烟台芝罘岛东口码头,上百名泊船渔民直接沿码头浅滩岸线摆摊兜售刚捕捞回的各色海鲜,千余名从市内各区赶来购买小海鲜的市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布满贝壳和碎礁的岸线上穿梭着。
“晴天还好说,就怕下雨天,没有个遮雨的地方不说,岸线上全是水,渔民们只能挤在四五米宽的道路两侧。”一位渔民无奈地称,水母网注意到,岸线周边由于布满礁石,且散落着不少丢弃的小鱼虾,即便穿着平底鞋走起路来也颇为吃力。
来自东口村委的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突堤式码头岸线总长仅有60米和直立式护岸230米,到港渔船基本上在北侧的护岸停泊,可供停船泊位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海洋捕捞能力的增强和周边水产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东口码头靠船泊位不足、陆域面积不足和无固定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直接影响码头形象和渔民生活的另一问题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站,海岸线一带频现随意丢弃垃圾和污水随意流的现象。
港池变浅船只难靠岸,三百年渔港盼改造
“别看东口码头现在又破又小,但在渤海湾渔民中却是尽人皆知。”东口村委负责人戴远志告诉水母网。烟台芝罘岛东口村等村民世代多以出海打渔和海产品养殖为生,由于三面大山环绕,自然条件优越的东口码头自古便是渤海湾渔民出海的“天然避风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风暴潮期间,超过300条来自威海和大连等东北渔船在东口码头避风,风暴潮过后,村委会光外地渔船送的锦旗便近百面。
东口码头不仅仅是渤海湾渔民的守护神,300多年来,还是周边地区渔船靠船卸货、补给的重要泊船通道,目前每年超过300条渔船进出码头。“最怕遇上来大潮和台风等天气,基本上都不敢出门。”老家东北、在东口租赁渔船捕鱼的梁师傅告诉水母网,他租住的房子就在东口码头临海的岸边,今年夏天,台风麦德姆过境时,即便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他和不少临海渔民的房里仍然倒灌满了海水。据了解,东口码头老旧的挡浪坝,距离岸上居民区不足10米,加上年久失修,已濒临崩塌。遇有大风大潮,海水漫过堤坝直接进入渔民家中,严重威胁到临海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捕捞和养殖的发展,东口本村现有大小渔船390余条,从业渔民1300多人,令三百年的东口码头难堪负荷。但截至目前,烟台芝罘区并无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渔业专业码头,渔船返航后,只能沿岸线分散停泊在狭小的区域,遇有恶劣天气和渔汛季节,拥挤情况愈加严重,致使船只相互碰撞损坏、沉没、人员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烟台芝罘岛东侧海湾多年淤积,水深变浅,以至于退潮时渔船无法直接靠岸,只能停在离岸较远的位置,渔民出海作业或装卸货物时均需穿着“皮裤”趟水通过。
码头改造配建水产市场,可停泊万吨大船
为让300年历史的东口码头重现辉煌,今年以来,烟台芝罘区政府牵头,海洋与渔业部门、辖区街道办事处和东口村委多方努力,高标准规划了新东口码头,并于日前启动了码头改扩建升级改造。工程预计明年7月底竣工,届时,万吨渔船、货船亦可进出东口码头。
据介绍,东口渔船停泊点改扩建工程将通过回填形成新的陆域以提供足够的场地建造渔产品交易市场、堆场、污水处理站及停车场等,并适当拓宽现有道路,实现码头进出港道路的畅通。
根据现状,新建码头前沿水域通过挖泥疏浚形成新的港池,较原有深度增加了1.5米以上。扩建后码头岸线长度为362.5米,建成后通过搭建浮桥等辅助设施,将可容纳500条中小渔船同时在码头停靠。同时,通过填海造陆增加1.9万平方米新的陆域,在陆域上布置水产品交易市场一座、停车场一处、网场及堆场一处和污水处理站一座。其中,水产品交易市场占地5300平方米,可容纳480个交易摊位,停车场占地4000平方米,可提供约250个停车泊位以及晾晒网绳堆场4800平方米,可用于晾晒渔网和堆存货物,污水处理站占地450平方米,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明年9月全部工程竣工后,东口码头将不但成为胶东地区最大规模的“抱港鱼市”,而且在拓宽进出港道路后,与现有的东口货运码头作业区形成一个环形循环通道,进一步完善东口码头的卸货功能。 | | 来源:水母网 时间:2014/10/8 9:38: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