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泥鳅四兄弟”鱼塘“造梦” |
|
|
四兄弟之一的胡秀峰在收网捞泥鳅
在别人挤破脑袋找工作时,养殖专业的毕业生“躺在寝室里就能接到入职通知书”,不过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养殖专业的几名小伙子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就业机会,选择自主创业——
“泥鳅四兄弟”鱼塘“造梦”
泥鳅常见,条重三四两的大泥鳅可不多见。定海白泉镇有20多亩鱼塘,专业养殖这样的大泥鳅,鱼塘“塘主”还是四个年轻人,其中三人刚刚大学毕业,一人还在读研究生。王小军、贺龙兴、胡秀峰和贾兴鲁,曾是浙江海洋学院养殖专业的同班同学。大四那年,四个小伙伴相约“把论文写在田野上”,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业养泥鳅。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们建鱼塘、育鳅苗、开公司,成功将鳅苗产品打入国内10多个城市的市场。
四人都来自农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有了“脱农”的机会,为何又重回乡村田野?创业路上,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泥鳅四兄弟”的创业故事。
■一条泥鳅四两重,大学生养出“大泥鳅”
在白泉小展社区的泥鳅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胡秀峰。这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皮肤黝黑、笑容憨厚,一点也不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胡秀峰从鱼塘里捞了一大盆泥鳅,这些泥鳅个体差距悬殊,颜色也各不相同。“这种黑色小泥鳅就是我们以前常见的土泥鳅,一般个体都比较小,一斤有四五十条。这种体型偏大、色泽金亮的大泥鳅就是台湾泥鳅,一条至少三四两重,市场上要卖三四十元一斤,价格比土泥鳅高多了。 ”胡秀峰说。
这泥鳅这么大,是用了什么特别的药物或养殖手段吗?
胡秀峰说:“不是,它的品种就是这样。你看,这些台湾泥鳅和土泥鳅养在同一个池里,可个体差异却很大。 ”据介绍,土泥鳅的食量比较小,它吃饱了,就钻到泥里面休息,不怎么动,但台湾泥鳅从小胃口就很好,它会跟鱼一样,到处巡游寻找食物。泥鳅胃口好,吃得多,生长就快。不过,台湾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和土泥鳅不一样,它需要比较“肥”的水,对水的容氧要求比较高。
胡秀峰指着盆里的泥鳅说:“土泥鳅养两年,条重也不过半两。而台湾泥鳅养上五个月,条重就能达到一两以上。这对养殖户来说,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另外,市场上台湾泥鳅的价格几乎是土泥鳅价格的两倍。所以我们的鳅苗很受欢迎。 ”据悉,去年他们的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培育了5000多万尾的泥鳅寸苗,仍供不应求。
■从身无分文到人均年赚数十万元,“泥鳅四兄弟”只用了一年多
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3月,如今年产值已达数百万元,按比例分红,每个“塘主”从中赚了二三十万元。
不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大学期间,四兄弟就一直跟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生导师储张杰博士做泥鳅的课题。“泥鳅人工繁育成活率很低,只有5%~10%。所以养殖户很难赚到钱。”他们发现有一种叫“豆娘幼虫”的虫害专吃泥鳅幼苗。“豆娘是一种长得很像蜻蜓的昆虫,它们分布很广泛,将卵产在水中,豆娘有一个喜好,就是爱吃水体生物幼体。在防治措施不当的情况下,每只幼虫每天能吃掉20至40尾泥鳅幼苗,每天每亩由于豆娘损失的苗量达到20万至60万尾。 ”胡秀峰说。
去年6月,经过六年的刻苦攻关,储张杰博士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泥鳅育苗的关键技术——泥鳅幼苗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控,拥有了包括人工育苗技术、开口饵料技术和敌害防控技术在内的三大核心优势技术,泥鳅的成活率从5%提升到了50%,而繁育成本却下降了60%。“只要把我们的技术运用到养殖中去,养殖户一定能赚到钱。 ”四兄弟决定“将论文写到田野上”,自己承包鱼塘搞养殖。此举得到了储张杰博士的大力支持:“你们大胆去做,有困难我会尽量帮忙。 ”但他们在征求家里意见时,却全都遭到了反对,“咱们村好不容易出你一个大学生,你现在却说要去养泥鳅,丢不丢人啊? ”“你一定要去搞,我们也拦不住,但家里肯定没钱给你”……
家里的反对,并没有让四个小伙子气馁,他们拿着创业方案分头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拉“投资”,“融资”过程可谓十分艰难,四人几经努力,终于凑到了10多万元钱。承包鱼塘、购买设备、改造基地……一期投资款很快花了个精光,连生活费都拿不出来了。为了减少开支,他们在苗塘的边边角角种上了各种蔬菜,吃不完的菜就拿到市场上去卖,“光南瓜就种了好几百斤”。最多一次竟卖了500多元钱,拿到钱后,大家兴奋地买了几斤猪肉回来打牙祭,“那时候我们已经好久没吃到肉了。 ”
2013年7月,首批泥鳅出塘在即,养殖场却突然遭遇停电,为鱼塘增氧的水泵无法运作,导致整整一塘泥鳅都缺氧死亡。
如今回忆起当初的这一切,四兄弟并不觉得苦,甚至不觉得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有的是力气,不怕吃苦,而且我们早想好了,就算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关了鱼塘重新找工作,两年内就能把这些债还清了。 ”胡秀峰说,这些年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目前,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寻找代理、确定区域、供应苗种、分销盈利的营销新路子。截至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养殖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年轻就是资本,何惧输赢?他们的创业故事,激励了许多学弟学妹
“泥鳅四兄弟”的养殖基地,如今还成为浙江海洋学院养殖专业学生的一个实践基地。师弟黄涛和徐建洋一有空就会跑到基地来帮忙。“种菜、做饭、补网、喂苗,什么都干。 ”黄涛笑言。
来养殖基地前,黄涛很少接触农活,到基地实践的第一个暑假,晒得几乎脱了一层皮,但他却甘之如饴。“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师兄,敢想、敢做、不怕吃苦。 ”当时师兄们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时,黄涛也曾随师兄们半夜进城卖菜换钱,亲眼目睹四位师兄如何突破一道道难关,走到现在。如今,尚在读研的黄涛也萌生了毕业后自己创业的想法。
师弟徐建洋也准备毕业后自己创业:“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等找到了创业伙伴,我也想自己干。 ”对于师弟们的想法,“泥鳅四兄弟”很支持:“等你们找到好的项目,也可以找我们来合作。 ”
| | | 来源:舟山日报 时间:2015/3/5 9:23: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