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爱解读大华农海洋生物产业发展路线 |
| ■ 《海洋与渔业》记者 黄祖健 陈石娟/文 赵志玉/图
人物简介
陈瑞爱,女,1971年生,现任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殊荣。
刚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大华农,股票代码:300186)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瑞爱便从北京风尘仆仆赶回了广州,处理大华农和华南农业大学在海洋生物产业方面的合作事宜。
3月17日下午,大华农和华南农大海洋生物产业合作签约如期进行。签约仪式后,陈瑞爱女士接受了本刊专访,详细解码大华农进军海洋渔业的路线图及产业布局。
以鱼病为桥进军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大华农以陆上经济动物起家,事实上在这次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海洋生物产业合作之前,就已进军海洋渔业好多年。当时进入这个行业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瑞爱:大华农一直以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饲料添加剂为主营业务,水产疫苗和海洋产业是我们的拓展业务。 从2011年开始,水生动物疾病暴发特别严重,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等品种,病毒病和链球菌病横行。还有一些海水鱼病害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严峻的形势都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认为在水产疾病防控这一块大华农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海洋与渔业》:刚开始大华农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 陈瑞爱:2011年大华农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申请了一个“863计划”的项目,主要是结合细胞培养手段针对彩虹病毒和肠病毒开展水产疫病的防控研究。从那时起大华农就开始接触海洋渔业产业。 在2012年,大华农组建了一个8人调查组,成员包括公司的骨干及相关院所的专家学者,我为组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调查。调查历时两年,公司总共动用了500万元的经费。第一年是针对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调研,第二年的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了海洋渔业的整个产业链。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水产行业基本停留在比较传统的状态,总体呈现出“散、小、乱”的特点,即很分散、规模小、管理混乱。我国的水产品,包括捕捞的和饲养的,每年产值有2.2万亿元,这个数字很惊人。在广东,水产品消费占据了日常饮食消费的20%。调查后我们感觉到在鱼病这一块,我们可施展的空间非常大,而这个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前景也让我们觉得有拓展的可能。 两年的调查下来,我们收集到许多宝贵而全面的基础信息,整理出一本厚厚的调研报告。对这个行业历时两年的摸底调查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军海洋生物产业的决心。
多方合作深耕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与渔业》:目前大华农在海洋渔业产业开展了哪些项目? 陈瑞爱:大华农这几年来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或地方政府都开展了多项相关合作。 我们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发研制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国内这个唯一获批上市的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 株)现在由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2013年11月,大华农和中山大学在珠海合作成立了“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为了避免散、小、乱的模式,我们在珠海申请了7000亩海域,把周边的散小的个体养殖户召集到一起进行合作养殖,他们出物资,公司出现金和技术。在这片海域我们现共有380个网箱,主要饲养鮸鱼、军曹鱼和石斑鱼等,整个珠海养殖基地的年产量占全国相应品种约40~50%比重。 为解决苗种问题,我们在海南省东方市海岸又选取3000亩的水域,并在岸上建有高位池,主要用于南海鱼类苗种繁育。目前海南基地亲鱼数量达到了2000多条,包括鮸鱼等7个品种,年可生产多种海水鱼苗共计3亿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把南海一些稀缺的甚至濒临灭绝的品种保留下来并延续下去,实现规模化育苗和产业化养殖。目前这些工作也有其他人在进行,不过规模都比较小。 几个月前,我们与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在珠海签署了《建设万山海洋现代渔业专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以建设海洋现代渔业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现代海洋渔业、东盟海产品海上交易中心等合作项目。
《海洋与渔业》:这次与华南农大合作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瑞爱:我们开发海洋生物产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华南农大是综合性的百年学府,陆生经济动物研究基础扎实,海洋学科也正在发展。这次与华南农大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水产养殖这一块,也包括经济管理、食品加工、动物营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养殖技术合作只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我们希望通过多层次的全面合作,强强联合,集合力量驱动创新,把我们的海洋生物产业推向深远。
打造“两地一园”格局
《海洋与渔业》:未来大华农海洋生物产业将如何布局? 陈瑞爱: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大华农海洋产业初步建立了“两地一销”的生产运营系统,即珠海和海南两个核心生产基地和一个销售系统。其中珠海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供港产品基地;海南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合作建立起了南方海水鱼类繁育种中心。我们希望再通过一年的时间,建设起大华农海洋生物产业“两地一园”的产业格局。两地,是指珠海和海南基地;一园,是指海上科技园。 养殖方面,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装备,迅速实现养殖机械化、自动化和规模化。到今年6月份,珠海基地可完成40个大网箱的装备升级,接下来要全面铺开进行改造升级。 苗种方面,我们正与农业部、黄海所、中山大学一起推动“南繁”。植物的南繁袁隆平院士已经带头搞起来了,但是水产动物的南繁我国还没有很好的发展。我所讲的“南繁”,即是南方水产动物繁殖。以“两地”为载体,通过基因、分子育种,同时建设南海鱼类精子库,希望能把南海濒临灭绝的一些经济品种留下来。 目前大华农与渔机所等其他三个单位正在筹建一艘10万吨级的海上养殖工船,总投入将达几十个亿,预计2~3年内可建造完成。这艘海上养殖工船将具备苗种生产、养殖、加工、饲料生产、海水淡化、水产品贸易等功能,设计每立方米水体可养出55公斤鱼。养殖工船相当于一座海上科技园,可移动,可坐滩,可根据养殖环境和天气变化进行移动,是深耕海洋、开发无人岛的有利工具,同时也能起到和周边国家交流的作用。 广东的海岸线有4800公里,是南海主要的优势省份。在“一路一带”战略中,广东的发展战略位置是很高的。南海连接着东南亚16个国家,因此我们希望把大华农的海洋项目做成海洋新经济产业,真正做到利国、利海、利民,并对周边国家能带来正面的影响。
| | 来源:海洋与渔业》 时间:2015/4/14 10:17:5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