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委负责人回应市民问题:饲料喂大的鱼可放心吃 |
| 又到一年小春收获季节,用鼻子来做个“鉴定”,空气中是否有烧秸秆的气味?吃饲料的鱼长那么大,市民到底能不能放心购买?5月26日,就市民关心的问题,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用农药 有安全间隔期
“现在菜市场卖的鱼,个头太大了,都不知道喂的什么,不敢买来吃。”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除了鱼,包括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很多人都一谈饲料就色变。“大家对饲料的认识有误区,其实饲料的配方可以用水桶理论来解释。”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的饲养方式单一,比如只喂玉米或只喂草料,导致很多营养跟不上,会出现短板。而通过饲料的配方,补充必需的矿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来弥补营养的短板,“因为达到最佳的营养成分供应,鱼的生长速度才会比以前传统饲养时快。”此外,农业执法支队对农产品整个投入品,鱼饲料、猪饲料,包括农药都有严格的监管。
前段时间,“毒草莓”、“毒西瓜”等话题在全国引发热议。成都是否存在这样的食品安全隐患?
“成都一直推行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治,说穿了就是尽量少用化学农药,主要用生物农药替代。”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成都也规定,在农药使用后到农产品采收前,一定要达到安全间隔期,一般来说,这个期限是10到15天,“达到这个时间后,就基本上没有药害了。”
该负责人透露,在成都的各个农资放心店,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的农药出售;此外,除了市、县、乡镇和村都建立了农残监测机构以外,大型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在逐步建立符合要求的内部监测机构。
种粮食 成都能够自给自足
彭州在种蔬菜、金堂在种蔬菜、蒲江在种水果和茶叶……近几年来,不少人都有感觉:成都市周边的不少土地都在发展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农民是不是不种粮食了?成都的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吗?
“这个不必担心,成都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是可以保持平衡的。”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二三圈层的14个区市县,以水稻、小麦为主,根据2014年的数据,成都市的粮食种植面积在580余万亩,在该市的农田总面积中,约占一半左右。“口粮部分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该负责人说,目前成都的粮食总产量在240万吨左右。而经过测算,成都市民最近几年每年的粮食消费量在230万吨左右。此外,2013年,成都已开始着手建设五个“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主要分布在邛崃、崇州、大邑、新津和彭州等地,作为成都市的粮食主产区。
烧秸秆 有了“出口”不烧了
又到5月底,今年市民却没有闻到焚烧秸秆的呛人烟雾,是不是小春作物还没开始收割?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小麦油菜的收割已经基本结束,“秸秆不烧了。”
按照580万亩的小麦油菜计算,今年成都产生的秸秆量为250万吨。“目前成都市有60%—70%的农田用上了大型收割机,规模经营的土地更是基本达到100%。”该负责人说,使用大型收割机,可以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既快捷,成本又低廉。
除了就近还田,规模化利用每年也会“吃”掉大量秸秆。“我们有规模化利用企业26家,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该负责人说,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一个是做燃料,把秸秆粉碎压制后做成燃料棒,燃烧不会产生大量烟雾。”该负责人说,在大邑、金堂等地,秸秆被利用作生产菌类的基料,形成良性的生物链。
去年,成都市的秸秆规模化利用量达到10多万吨,成都市农委估计今年这一数字将有很大提高,“因为今年的政策支撑更好。”据了解,成都市今年新出台政策,对于秸秆规模化利用的企业,每吨秸秆的补助,由去年的20元,提高到40元/吨。
| |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5/5/27 10:08: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