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越杰教授
近年来,受牛源紧张、生产成本上涨、进口冻肉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然而,在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肉牛的养殖环境在不断改善,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也有所提升,促进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针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肉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记者采访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主任张越杰。
记者:2015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
张越杰:去年肉牛养殖场适度规模程度增强,工商业资本已经开始向母牛养殖业渗透,单纯育肥逐渐转型为自繁自育的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但是,肉牛养殖效益空间缩小、犊牛以及育肥牛价格倒挂以及进口冲击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受基础母牛存栏量低、牛源不足问题突出、养殖效益低以及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优势区域市场主导地位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肉牛生产增长较慢。目前肉牛产业呈现高价格、高成本和低收益的产业特征。
记者:2015年肉牛生产产区有什么变化?
张越杰:2015年肉牛养殖数量总体稳定,基于肉牛养殖产业技术集成,逐渐形成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放牧加补饲、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模式、集中规模化育肥模式,促进了因地制宜的种养加结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肉牛存栏和出栏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但是,能繁母牛和养殖户数量仍处于下滑趋势。工商业资本进入母牛养殖业,推进了母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记者:2015年我国肉牛养殖的效益如何?
张越杰:2015年肉牛养殖处于微利状态,养殖户规模扩增动力不足。不同养殖场的平均利润为每头500元~1200元左右。而从价格倒挂的情况看,每头牛倒挂费用为300元~500元,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业利润和肉牛养殖户扩繁的积极性。
记者:2015年我国对肉牛生产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
张越杰:2015年为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发展肉牛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500元~1000元。包括肉牛在内的7类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记者:2016肉牛产业发展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张越杰:第一是存栏量、产量和产业模式的变化。母牛分散养殖仍是主体,工商业资本开始进入肉牛养殖业,对肉牛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发展有着显着的推动作用。
第二是品种格局变化。国内联合育种趋势明显,去年年底全国15家公牛站组成的肉牛后裔测定联盟,制定了2016年的肉牛后裔测定计划和方案,这将有力促进我国肉牛用公牛选育的准确度。去年我国还持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母牛及胚胎。
第三是养殖成本与效益的变化。肉牛饲养育肥牛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向着科学饲养、饲喂全价料方向发展,提升了牛肉安全水平和效益。
第四是对疫病与防控的掌控。牛呼吸系统疾病、犊牛腹泻和血液梨形虫病仍是危害肉牛牦牛养殖的主要疾病,牛病防、诊、治技术及产品市场化进程缓慢。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兽共患性牛病和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将进一步得到重视。
第五是屠宰加工方向的变化。近两年肉牛的屠宰标准不断提高,对不同类型牛肉分级分割差异化评价分析,以实现牛肉的精细分割增值,另外,研制天然嫩化剂,通过酸、碱、高压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改善牛肉嫩度的研究仍在进行。
第六是产业政策的变化。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肉牛养殖政策支持力度,如“肉牛良种补贴”、“基础母牛扩群补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等项目性补贴,但尚待系列政策配套引领、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措施。
记者:有关部门在肉牛养殖上如何为养殖场(户)提供帮扶?
张越杰:首先,要加强母牛繁殖规划工作。肉牛产业急需各关联部门摒弃“运动性、项目性”思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设计、研制具有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产业基本政策和措施,支撑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完善肉牛产业发展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全国牛肉安全、品质与价格、产量市场信息平台与网络,加强对肉牛产业趋势和成本效益的科学分析预测。
再其次,加强政策引导,拓宽畜牧业融资渠道。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肉牛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鼓励地方设立肉牛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支持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