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威胁黑鱼加州鲈养殖的诺卡氏菌,到底是什么致病机制 |
| 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水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水产养殖中首例诺卡氏菌病发生在阿根廷养殖的虹彩脂鱼,它曾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10年来诺卡氏菌病对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的水产养殖业影响也很大,先后在大口鲈、七星鲈、斑鳢、大黄鱼、乌鳢等养殖鱼类中暴发该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发病前期病症极不明显,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低,一旦出现病症往往已无法控制,因此该病的预防措施就极为重要。目前关于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研究资料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药物防治方面。但是,利用药物控制诺卡氏菌病的方法也受到很大的争议。因为化学药物固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用药时间需要很长,有时要在感染鱼群中使用药物长达数月方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这样就给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和威胁。
鱼类诺卡氏菌病一般表现为体表和内脏出现结节状肉芽肿。发病鱼以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大量乳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结节直径1-5 mm。感染水产养殖动物的诺卡氏菌有星状诺卡氏菌、杀鲑诺卡氏菌、粗形诺卡氏菌和鰤鱼诺卡氏菌。
诺卡氏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具有弱抗酸性,没有运动能力,不生孢子,是专性需氧菌。在25-40℃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生长的盐度范围为0-4.5%,最适为0-1.0%;生长的pH值范围为5.8-8.5,最适为6.5-7。
诺卡氏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在海水中的含量并不高,2日内即死亡,在养殖场附近的海水中能生存一周左右,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可能生存更长时间,在淡水中的含量还未见报道,当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时,可通过养殖鱼类的消化道、鳃或创伤而感染。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10月份,发病鱼常为1龄或2龄鱼,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该病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其病情发展缓慢,但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发病率15%-30%,严重的可达到60%,而有的人工感染的死亡率高达90%-100%。
卡氏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卡那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敏感。不过,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均为水产禁用药,且当疾病发生后,一些敏感性抗生素也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对诺卡氏病比较有效的药物是氟苯尼考、利福平、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等。 | | 来源: 时间:2017/2/10 9:42: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