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药”屡禁不止,孔雀石绿为何又现江湖 |
| 多批次鱼查出服“禁药”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通告称,该局在部分城市组织开展了经营环节重点水产品专项检查和抽样检验,结果合格样品为739批次,合格率为91.5%,有69批次样品不合格。专项检查发现,鲜活水产品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合格样品中,孔雀石绿不合格46批次,硝基呋喃代谢物不合格21批次,氯霉素不合格3批次。(2月27日《经济日报》)
佛山曝光无害化处理3000公斤孔雀石绿超标鱼 佛山渔政部门日前通过“双随机”抽检出我市有两单孔雀石绿超标案,无害化处理两个鱼塘孔雀石绿超标塘鱼共3000公斤。9日上午,佛山渔政部门依据《渔业法》和《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针对高明区荷城街道和顺德区勒流镇“双随机”抽检两单孔雀石绿超标案,同时采取清塘行动。(3月12日《佛山日报》)
执法部门无害化处理超标鱼
“禁药”为何屡禁不止 我国早在2000年,农业部就开始强调水产品禁用孔雀石绿;而到了2002年,孔雀石绿被正式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同时,国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明确指出孔雀石绿“不得检出”。尽管我国明文规定在水产养殖业中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但10多年过去了,孔雀石绿等禁药仍没有在水产养殖业中销声匿迹。 有专家表示,孔雀石绿突出的抗鱼病药效及低廉的价格,使其在水产养殖业仍有大量的市场需求。目前农业部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上的禁药,但非食用鱼的观赏鱼还可以使用,国家对孔雀石绿的购买渠道没有任何限制,养殖者很容易买到。目市场上仍有大量孔雀石绿销售,水产养殖者购买十分方便,甚至淘宝上随便一搜就能以3元/包(50g)左右的价格购买到孔雀石绿。 据悉目前国家的监管方式“只有抽检”,政府检测是有一定几率的,没有检测到的(问题鱼)没有办法,仅能依靠养殖者的自觉。这种鱼样抽查监管模式并不能堵住所有的“漏网之鱼”,很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此外,一条鱼从养殖到市民的餐桌上,涉及养殖、运输、售卖多个环节,即使抽查到了下游的鱼贩或贸易企业,也难以完成问题水产品的溯源监管,孔雀石绿的真正禁用难以实现。
孔雀石绿到底是何方“圣神” 孔雀石绿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既是染料,也有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作用。大概在20年前,很多国家是把孔雀石绿作为“好东西”来推广的,但后来的科研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鉴于此,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我国农业部也在2000年后开始强调使用孔雀石绿是违法的,2002年,农业部门将其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化合物清单》,禁止在食用动物中使用。
正本清源,从源头赶走“禁药” 面对“水产品添加禁药”的局面,除了要重拳出击、严查严打之外,还要着手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实施产地标识准入制,给水产品贴上特有的“身份标签”,若日后检测出问题来,直接可以“追溯”到源头,依法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同时,探索建立互联网兽药销售监管联动机制,对在实体店、网络销售孔雀石绿等具有抗生素功能的禁用化合物,建立实名购买和流向登记制度,实施严格管控。此外,专家呼吁加大孔雀石绿危害的宣传,同时,研发更加成熟的替代品,改进检测技术,将孔雀石绿赶出人们的餐桌。唯有如此,水产品“禁药”方能禁而有止。
“目前市面上生产的药品,都是国家允许生产的具有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的正规药品,只有极少部分养殖户可能会铤而走险使用违禁药物,但这只是极个别的个例,我们要抨击这种现象,但也需要理智对待使用“禁药”事件,不能让极少数不良生产者影响了整个行业。 | | 来源: 时间:2017/3/16 10:18: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