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黑蟹到清水蟹 上海崇明蟹为何越长越大? |
|
|
清晨,天蒙蒙亮,蟹农们就去蟹塘捞蟹了。 清晨,蟹农在蟹塘捞蟹。 崇明生态岛,蟹肥膏满正当时。 崇明清水蟹。 新华网 吴恺 摄
(吴恺)所谓“九雌十雄”,农历9月、10月是真正吃蟹的时间,上海不少人专程赶往阳澄湖品蟹,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阳澄湖大闸蟹的蟹苗源于上海崇明。
崇明蟹为何养不大 养殖方式是症结
作为全国知名的蟹苗种源基地,包括阳澄湖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养殖户都从崇明购买蟹苗。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崇明本岛的螃蟹在“老上海”眼中,是比不上阳澄湖大闸蟹的,个小体黑,卖相不好。崇明蟹为何养不大?很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崇明养蟹人和水产技术人员。
“没有科学养殖是崇明蟹长不大的重要原因”,上海市河蟹行业协会会长黄春说,以前蟹农采取鱼蟹混养的方式,导致鱼在争抢蟹的饵食,与此同时,没有控制水的咸度和净度,致使崇明蟹早熟,蜕壳次数减少,而螃蟹蜕一次壳就长大一点,因此崇明蟹也就长不大了。
专家开“良方” 崇明蟹不再小
虽然盛产蟹苗,但养大蟹的经济价值更大,这才是崇明蟹的出路。
黄春表示,阳澄湖能够高产大蟹是坐拥了湖泊资源,生长空间大,水质好,使得大闸蟹肉肥膏满。崇明只有蟹塘养殖,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努力创造条件来改善螃蟹的生长环境。
崇明蟹农和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共同努力,产、学、研相结合,将最新的生态养殖技术运用到生产。
首先,蟹农们在蟹塘种植水草,一是为了净化水质,二是对螃蟹的蜕壳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黄春说,水草对于螃蟹来说,就是一座座楼房,为螃蟹营造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其次,每到一定时节,蟹农们会在蟹塘里投放花鲢、白鲢,这种鱼是水质的“清道夫”,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利用花白鲢可以控制富营养化,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花白鲢属上层鱼,并不会与螃蟹在水下争食饵料。第三,蟹农们有意识地投放螺丝,这种动物蛋白是螃蟹很好的饵料,每到清明时节,黄春都会投放1000斤螺狮。
有了专家的“良方”,蟹农“对症下药”,很快崇明蟹“长大”了。
生态养殖,崇明清水蟹品牌打响
崇明区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帮助崇明蟹长大,共同打响了崇明清水蟹品牌。2017年,崇明清水蟹成蟹养殖面积近8000亩,预计总产量80万斤,主打规格是3.5两到4两的成蟹,3.5两每千克售价200元左右,4两每千克300元左右。
在崇明品蟹,餐桌上只有蟹,没有姜醋,黄春说,这是要让食客品味崇明清水蟹的原汁原味。这背后,也是崇明蟹农对崇明清水蟹的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源于其生态养殖的理念与方式。
过去的崇明蟹农只负责培育蟹苗、养蟹,不注重营销与市场。现在的崇明蟹农逐步规范养殖方式,致力于生态养殖,为螃蟹营造一个适于生长的养殖环境。崇明还在进一步完善清水蟹的产、销、游一体化建设,让“一只蟹”带动一条产业链,逐步打造集品蟹、赏蟹、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结合发展的路子。黄春就尝试拉长清水蟹产业链,用五年时间打造了以蟹为主题的休闲农业,除了数百亩养殖区,还有蟹文化展示区、螃蟹品鉴区、捕蟹体验区、蟹文化博物馆和数十间客房。 | | | 来源: 时间:2017/11/30 9:16: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