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再建仨大渔港经济区 吃海货更方便 |
|
|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提出推动形成十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青岛市推动形成即墨-崂山、胶州湾、青岛西海岸3个渔港经济区。
建设山东半岛沿海渔港群
规划中称,立足沿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产业基础、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城镇分布特点和渔港自身条件,规划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依托现有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及周边其他渔港,根据各地区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城镇发展、海域岸线分布,建设形成93个渔港经济区。
山东半岛沿海渔港群涉及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大陆岸线长3345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74.7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44588艘,分布有大小渔港274座,其中中心渔港14座,一级渔港12座,二级渔港13座,三级及以下渔港235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21350艘,有效避风率为39.90%。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5座,新建一级渔港10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31700艘,有效避风率达到63.19%,推动形成包括即墨-崂山、胶州湾、青岛西海岸在内的15个渔港经济区。
岛城将新建多处一级渔港
其中,即墨-崂山渔港经济区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41.1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3339艘,分布大小渔港28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崂山沙子口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即墨女岛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25座。规划期内以崂山沙子口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即墨周戈庄中心渔港和崂山仰口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批发、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胶州湾渔港经济区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7.3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1619艘,分布大小渔港17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红岛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胶州东营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15座。规划期内以红岛中心渔港、胶州东营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商贸、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青岛西海岸渔港经济区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9.96万吨,拥有海洋渔船4919艘,分布大小渔港24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积米崖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薛家岛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21座。规划期内以积米崖中心渔港、薛家岛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琅琊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渔港经济区功能很强大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大陆岸线1.8万公里)。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三百万沿海渔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我国海水产品总产量341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15万吨,目前拥有海洋渔船27.74万艘,海洋渔业传统渔民305.59万人。据测算,1998年以来,渔港的建设带动了地方和社会投资近50亿元,保障了850万吨的鱼货装卸交易和85万吨的水产品加工,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40亿元。渔港所在地区通过建设渔港经济区,兴市场、抓配套、拓街道、建小区,推动了港区城镇化和渔民转产转业,促进了渔民增收,辐射带动了沿海重要渔区经济的发展。
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 | | | 来源: 时间:2018/5/10 9:30:5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