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疾病防治成功案例公司招聘
公司新闻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依托青山绿水 贵州特色水产体系发挥多重效益

工作人员在挑选鲟鱼种鱼


7月16日,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惠水试验基地,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路研究员在向来宾介绍情况时自豪地说,贵州虽没有鲟鱼分布,但却是最适合鲟鱼养殖的区域之一,经过贵州水产人的努力,古老的鲟鱼已走进了贵州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这只是贵州省水产产业体系专家团队在服务贵州三农中的贡献之一。在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保护青山绿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系专家们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科学设计规划、认真探索求证、客观试验示范,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为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作为高原山区内陆省份,缺少适宜水产业规模发展的湖泊、池塘,加上水温不高不低的特点,贵州水产业养殖青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鲫、武昌鱼等大宗淡水鱼的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水产产业快速发展,“吃鱼难”不再是问题,优质、特色水产品成为社会新的需要。围绕贵州地下水、河道水等冷水资源丰富的特点,贵州省把发展鲟鱼、鲑鳟鱼、裂腹鱼等特色水产品作为重要方向和重点内容。

2013年,贵州省农委、省财政厅启动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其中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依托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水产科研单位的人才团队和技术成果,整合全省水产行业推广、科研开发和规模化养殖企业资源,以冷水鱼养殖、土著鱼类开发为主线,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从养殖地到百姓餐桌的特色水产品生产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周路(中)与体系疾病防控功能实验室主任李正友(右三)等在基地传授鲟鱼养殖技术。

好品种需要搭配好技术

要养殖特色优势水产品,需要综合考虑养殖品种、配套饲养技术和优质水源的有机结合。贵州有句俗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温大多保持在20度以下,水源多而分散。贵州水产业需要选择适宜冷水养殖的品种,以鲟鱼、裂腹鱼等为代表的冷水鱼品种,进入了水产科研人的视野。

鲟鱼作为冷水鱼养殖的首选,从科研到产业化,经历了失败的奋进和成功的喜悦。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体系岗位专家、现任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的杨兴研究员团队首次引进鲟鱼开展试验养殖。由于在贵州鲟鱼养殖无可借鉴的经验,水产所研究团队的杨兴、周路、李正友、刘霆、李道友等科技人员反复进行引种及养殖配套技术试验,终于在工厂化育苗等方面取得突破,鲟苗种培育成活率从73%提高到86.4%,转食率从63.6%提高到97.1%,培育万尾成本降低约200元,商品鱼养殖成活率98%以上,形成了适合贵州山区的鲟鱼集约化高产养殖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
在贵州冷水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冷水鱼养殖最早的梵净山区,体系首席科学家周路与铜仁综合试验站站长郭建莉、成员贺兵等一起,将自己研发的用于鲟鱼苗种培育的3种实用新型专利装置技术成功应用于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和梵净山冷水鱼繁育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实现了年培育500万尾以上的鲟鱼苗种规模化生产。

从引进鱼苗到引进鱼卵孵化,从分散独自培育到专业企业规模化、订单式生产,水产科研与生产团队历经20多年的拼搏,使贵州鲟鱼得以快速发展,为贵州及周边市场商品鲟鱼均衡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裂腹鱼又称为沔鱼、细鳞鱼,是百姓喜爱的经济鱼类,也是贵州开发较为成功的土著鱼类品种。受水利工程建设、人为捕捞等影响,原来常见于乌江中上游毕节、六盘水等地峡谷河流的裂腹鱼,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为开发裂腹鱼资源,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站长詹会祥看在眼里、想在心头,从毕节等市县广泛收集并驯养野生裂腹鱼,逐渐探索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人工繁育和配套养殖技术,并在七星关、赫章、清镇等地示范推广养殖3万多平方米。

守住生态发展底线 促进高效健康养殖

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处理,规模化水产养殖就会对周边的环境生态造成污染损害。产业体系专家牢记并坚守着“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在特色养殖与生态保护上探索并实施基于生态文明的特色水产养殖。

为规划全省养殖水域范围、规范养殖水域管理,根据省农委的安排部署,周路在2015年主持完成了全省77个县的县级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指导和审查。
2013年至2017年,周路带领资源环境评价团队主持完成18项全省涉水工程对鱼类保护区影响评价报告和12项水利水电工程水生专题评价,包含贵州省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等贵州省重点建设工程。同时,2015年至2017年,周路作为农业农村部专家,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涉水工程影响项目的评审。

2017年,依托省农科院水产所的技术力量,体系研发中心承担了农业农村部下达的“中国土著鱼种生物多样性评价”“典型流域水产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变化观测监测”等6个项目,成为全国水产科研体系的重要力量。

2017年,体系疾病防控功能实验室主任、现任省农科院水产所所长李正友研究员牵头组织水产所技术骨干,开展稻田养鱼技术调研,制订适合贵州实际的稻田综合种养系列技术标准。

2018年,杨兴与养殖技术团队李建光副研究员等在赤水、播州等地广泛推广“池塘工程化低碳循环式技术”,通过收集70%左右鱼类粪便用于作物种植,实现了水产养殖与作物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围绕为促进天然鱼类资源增殖保护,通过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织金、赫章并延伸到云南省镇雄、威信等地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体系先后提供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大规格苗种200余万尾。

目前,针对贵州拆除养殖网箱后发展“全域生态鱼”的战略决策,在省农委渔业处和水产站的指导下,体系岗位专家姚俊杰教授和崔嵬高级工程师开始着手起草全省生态渔业发展方案。

抓住养殖技术关键 促进产业脱贫实施

“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是体系专家们的共同心愿。在周路带领下,以担任“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技术团长、科技特派员或科技副职等身份,投身养殖企业、园区和养殖大户的技术服务中。

在全省唯一鲟鱼养殖产业裂变式重点发展县的江口县,周路与江口综合试验站站长廖泽龙等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开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调研并编制多个产业规划,其中《江口县冷水鱼产业化发展》获得了产业扶贫子基金4.8亿元立项支持。2013年到2017年,江口县的冷水鱼养殖产量从600吨快速增加到2800吨,已占全省的1/4,年培育冷水苗种500余万尾。目前,江口冷水鱼以养殖规模最大、产业集群度最高,成为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2013年,面对全省严重旱情和养殖企业的困境,周路、李正友、杨兴分别带队,主动到旱情最严重的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毕节市开展旱情调研和抗旱指导,发放抗旱指导手册和防病药物,减少了因缺水带来的水产养殖损失。

2014年至2016年,李正友在挂职毕节市农委副主任期间,带领杨明举等参与毕节挂职帮扶的20多名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主动作为,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并亲自带队多次深入毕节各县区乡村村组的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场调研,把技术研究与产业扶贫结合,为联系企业提供冷水鱼苗种,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

为提升养殖效益,水产专家在行动。推广应用水产所刘霆等获得的鲟鱼无水干法运输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企业产品范围小的难题,产品已辐射全国中心城市和越南市场;岗位专家李灿教授以大鲵深加工产品为研究对象,引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周路与锦屏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大军引进的匙吻鲟,正逐渐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专家关心支持下,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积极与国内外水产科研生产部门合作,参加世界鲟鱼大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华中农大等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协助正安县申报“中国野生大鲵之乡”,通过专家服务、成果转化为全省各地的水产养殖企业和产业园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统计,贵州省冷水鱼产量从2013年3800吨上升到2017年约9000余吨,增长236%;其中铜仁市从1000吨上升到4200吨,增长420%,产值1.2亿元。裂腹鱼的养殖面积从2012年的1000余平方米到2017年的30000余平方米,增长30倍,并已辐射到10余个县(市、区)和云南省境内。

这其中,贵州省特色水产体系及其专家团队功不可没,贵州农科水产人功不可没……
来源:      时间:2018/7/26 9:47:41
唐山恩贝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 电话:15130521900 邮箱:ebksw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