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光华合作社养殖娃娃鱼“游”出致富路 |
|
|
由于大鲵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多生活在深山峡谷幽暗的溪流中。然而,在烟洲镇良和村的山旮旯里,有一个养殖基地的地下室里累计养出1100多尾娃娃鱼,这里就是常宁市光华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娃娃鱼王国”。
“你是问养娃娃鱼的?过了这座水渠直走200多米就到了。”对于良和村的村民来说,娃娃鱼养殖既新奇又神秘。近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魏光华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安在自己家中的地下室,在魏光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扇紧锁的铁门前。“娃娃鱼就养在这栋楼的地下室,里面比较黑,小心点。”魏光华一边提醒着我们一边说,娃娃鱼喜欢低温、阴暗、潮湿的环境,因此山洞、地下室等往往成为人工养殖娃娃鱼的场所。打开门一丝凉风袭来,酷暑时节,外面艳阳高照,里面却凉风习习。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地下室内两侧整齐地排满了养殖池,每个池里大约有10多尾四五斤重的娃娃鱼。
跟记者说起娃娃鱼养殖技术时,魏光华总是滔滔不绝。可在2014年之前,娃娃鱼对于他来说,也是个陌生物种。曾在深圳从事建筑工程年收入过百万的他,连鱼也没养过,更别说娃娃鱼了。但为了圆儿时的农业梦想,2014年他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带着妻子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良和村。
他儿时的农业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实现。魏光华带着妻子经过四处考察,在娃娃鱼身上发现了商机。说干就干,魏光华和妻子廖小艳分工合作,妻子廖小艳负责奔赴张家界金鲵养殖基地学习养殖娃娃鱼的技术,自己则负责为娃娃鱼创建一个好的环境。由于娃娃鱼喜欢低温、阴暗、潮湿的环境,夫妻俩为了模拟娃娃鱼生长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总结,终于在第3次实验中,选择用钢化玻璃做成一个个小水池,这样不仅减少了成本,还提高了娃娃鱼的成活率。
2016年上半年,他从张家界进了800条娃娃鱼鱼苗,每条鱼苗身长只有6至8厘米,但是售价却高达两三百元一条,光这批鱼苗,就花费了他20多万元。鱼苗到家后,魏光华和妻子将它们当作宝贝一样对待。每天悉心给娃娃鱼喂食,打扫卫生。魏光华说,娃娃鱼要饲养三年左右,才能长成四五斤重。
因为有妻子这个贤内助的养殖技术支持,加上自己勤于打理,娃娃鱼养得顺风顺水,第一批鱼苗的存活率达到85%左右,相当于只死了30条左右。尽管只死了30条,但魏光华还是十分心痛。他说,按照两三百元一条的进价,死30条就损失了1万多元,这还不包括鱼苗的饵料费。
“我这里的每条娃娃鱼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魏光华还介绍说,所谓大鲵标识,是在养殖大鲵的身上加载“身份证”——具有防伪功能的标识牌或标识签。标识牌为塑料材质,用于标记进入流通环节的养殖大鲵成体;标志签为纸质不干胶材质,用于标记养殖大鲵产品。拥有标识牌、标识签的养殖大鲵及其产品,不需申请运输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等,就可在全国范围出售、收购、利用和运输;通过这一“身份证”,还能查询、追溯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相关来源信息,保障其质量安全等。
经过三年多的饲养,魏光华的娃娃鱼养殖基地技术日渐成熟,逐步走向正轨。2017年底,第一批娃娃鱼终于上市了,销售了800多尾娃娃鱼,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40余万元。他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可出售2000尾,可创造百万元的收入。他打算下半年吸收其他村民加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这项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说话间,魏光华的脸上始终透着自信,这种自信不由得让人坚信,他的“娃娃鱼”农业梦一定会实现。
| | | 来源: 时间:2018/8/14 9:44: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