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疾病防治成功案例公司招聘
公司新闻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漳州惊现无尾田螺:我的“屁股”哪去了?


“赤虾溪涧水淙淙,无尾田螺偶可逢”,这是漳州龙海诗人廖宗勇《龙池岩五首》中的一句诗,说的是当地一种没有尾巴的田螺。
  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的文圃山,海拔122米,有一座叫做“龙池岩”的寺庙。“龙池岩”的后山,山幽林密,石棱泉冽,有一条小溪,就生长着这种没有尾巴的田螺,当地人称之为无尾田螺。这种田螺只在一处生长,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但现在难得一见踪影。
  无尾田螺来自何方?是如何繁衍的?为什么会没有尾巴?近日,导报记者带着这几个疑问走进了文圃山。
  探访 无尾田螺已很少见
  3月23日,导报记者登上层峦叠嶂的文圃山,随后在龙池岩的僧人指引下,穿过深洞长谷,来到寺庙后山小溪。只见水流清澈,鱼虾游走,历历可见。
  当地居民告诉导报记者,无尾田螺一般生长在阴凉的环境中,龙池岩后山绿树成荫,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无尾田螺的生长。无尾田螺肉质鲜美,早几年,许多村民前来拾捡,有的自己食用,有的拿到外面去卖,这些年,无尾田螺已经很少见了。
  导报记者脱下鞋袜,弓着腰,赤着脚,踏着鹅卵石,在溪水中翻转石块、拨开青苔和水草,细细寻找无尾田螺的踪迹。摸索了好一会儿,终于在一处石缝下面发现了一小窝田螺。这些田螺尾部较为平整。当地居民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尾田螺。
  导报记者捡起两个仔细端详,发现无尾田螺呈螺丝状,比一般田螺要小一些,尾端短且钝,好像被人剪去了一小段。尾端的颜色也比其它部位要深,有点发亮。导报记者比划了一下,这种田螺只比一角钱的硬币略长一点,小巧玲珑。
  关于无尾田螺的来历,当地流传着多个版本。
  龙池岩的一位僧人说,相传很久以前,寺院来了一位小和尚,住了一段时间后,对寺里一日三餐吃素菜感到不习惯。有一天,小和尚走到田间时,看到很多田螺,如获至宝,就捡了一大堆带回寺里。他把田螺的尾端敲掉洗净后,把田螺放到厨房的蒸笼里去蒸。刚蒸一会儿,就被一位老和尚发觉了。
  老和尚于是耐心教导他如何遵守佛门的“五戒十善”,在“五戒”中杀生为首,既然不能杀生,也就不能吃田螺和其它动物了。小和尚认识到错误后,表示要好好悔改。随后,他将这碗半生不熟的田螺倒进寺门前的小池里,从此摒除杂念,静心修炼。过了不久,这些没尾的田螺竟然神奇复活了,小和尚也修成正果,得道成佛。
  版本2 皇帝开金口,田螺复活
  白礁村却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此处,暂住修行。那时生活过得十分节俭朴素,一日三餐都只是粗茶淡饭,山蔬野肴。有一天,几位砍柴的农民把带上山来配午饭的田螺和虾仔,分一半送给乾隆品尝。也许是很久没有吃过鲜味了,乾隆不忍心全部吃完。他想:这山里,如果能长出这种东西,那该多好。于是,他把那些吃剩的、已经夹断尾巴的熟田螺和红壳虾仔全部倒入小溪中,说道:“让你们都再去生活吧!”
  皇帝的话,是圣旨,是金口玉言。乾隆一句话让熟田螺和红壳虾仔起死回生。那些田螺,过了不久后,竟然都在小溪中复活过来,而且还繁殖了后代。
  版本3 放牛娃作怪,田螺“复活”
  还有一种传说称,以前寺内住持由于生活艰难,就到池塘里摸田螺,想以此充饥。住持将田螺煮好,放在桌上,自己就忙着去念经诵佛。恰好有一放牛娃路过该寺,见有田螺,就将其全部偷食光。吃完,放牛娃怕被发现会挨骂,就到池塘里也摸了相等数量的田螺,也用剪刀剪去尾部,放在碗里,自己就溜回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住持回来,发现田螺爬到了桌上,就以为是佛祖责备他,不让他吃,于是就把整碗田螺倒回池塘,从此,该池塘田螺也不再有尾巴了。 猜测 自身磨损乃至断尾?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龙池岩的田螺没了尾巴?附近村民也有各种猜测。
  有村民告诉导报记者,田螺一般生长在淤泥较多的溪水或河水里。在龙池岩无尾田螺生长的地方,沙石较多,淤泥较少,没有足够的淤泥让田螺栖息,田螺在不断地爬行、滚落过程中,屡屡碰撞,将自身的尾巴磨损了。在繁衍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田螺的生理构造本能地发生了改变,后来,就成了没有“屁股”的田螺。 尾巴被鱼类吞掉?
  还有村民猜测,无尾田螺的尾巴估计是被鱼类啄食了。溪水里的一些鱼类会把田螺、水草当做食物,这些田螺外表比较坚硬,鱼类啃咬后,没法吞食,又将其吐了出来,导致其外壳磨损。导报记者用剪刀试着剪无尾田螺的外壳,发现其外壳果然比较坚硬。 尾巴被酸性溪水腐蚀?
  当地村民还猜测,南方水土呈酸性较为明显,无尾田螺的屁股还有可能是被偏酸性的溪水腐蚀了。就这个问题,水产研究院的专业人士表示,溪水腐蚀贝壳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溪水是酸性的,水酸性也没有强到能够腐蚀贝壳的地步,如果溪水中的酸性已经强到了能够腐蚀贝壳,那么溪水中的鱼类、虾类,以及一些藻类植物,都不可能存活。 溪水污染致田螺变异?
  那会不会由于水质污染,让田螺的身体基因发生了变化呢?龙池岩周边,山清水秀,树林郁郁葱葱,溪水非常清澈,水中的鱼虾怡然自得。附近不住居民,没有什么生活垃圾。而且,龙池岩的僧人对水源保护非常重视,不允许游客往水里扔东西,排污更是不可能了。污染一说无从成立。
  解惑 不是无尾,只是短一点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一名专家告诉导报记者,“无尾田螺”并不存在,是当地的一种传说而已,田螺都是有尾巴的,只是这种田螺的尾部比较短小而已。
  另一名专业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这种田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具体是什么品种的田螺,目前还不清楚。能确定的是,这是一种本地品种的田螺,白云岩后山的小溪里才有。这种田螺有可能是田螺根据自身的生长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在繁衍和蜕变过程中,尾巴退缩了。具体原因,还要请淡水贝类养殖的专家来解释。
  昨日,导报记者将无尾田螺的图片发给厦门大学的生物学专家。对方谨慎表示,研究需要一段时间,有结果后将与导报记者联系。
本文来自看水产网(www.ccfishery.com)  原文参考:http://www.ccfishery.com/article/news/4/20120326/76969.html
来源:海峡导报      时间:2012/3/27 7:18:48
唐山恩贝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 电话:15130521900 邮箱:ebksw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