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平台助力渔业可持续发展 |
|
|
海洋牧场建设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全国沿海地区铺开:10 月 29 日,2018 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大会在大连举办,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以海洋牧场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10月25日,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山东、浙江等多个省份提出大力支持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随着海洋牧场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牧场平台这种新型装备将在其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
用新理念经营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是以环境和生态和谐为目的导向, 集环境保护、资源养护、高效生产以及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海洋经济新业态。目前,业界尚未对此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评估方法,甚至有时将投放人工鱼礁简单等同于海洋牧场建设。
即将发布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钢质海洋牧场平台建造与检验技术规范》对相关概念给出了定义。按照这一标准,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平台则是指在海洋牧场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开展海洋牧场环境监测、海上看护、牧渔体验、生态观光、安全救助等工作,并可以从一个作业地点转移至另一个作业地点的海上结构物,按结构形式分为自升式、柱稳式、坐底式和水面式。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助理经理汤建锋分析指出,发展深远海海洋牧场可大大拓展养殖海域,有效解决近海养殖环境差、过度捕捞等问题。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15公里以内的近海或浅湾,水深不超过40米。若延伸到100米水深,将新增60万平方公里可选养殖海域。
新型海洋渔业装备初露锋芒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较好的地区,在海洋牧场平台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7月11日,由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牧场平台H382项目,顺利取得了原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颁发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所有权证书》和《渔业船舶国籍证书》。这是海洋牧场平台首次获得这些证书,说明海洋牧场平台的设计、建造已走上标准化发展之路。截至今年10月,中集来福士共有16座海洋牧场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11月,该公司总共将有6座海洋牧场平台完工并交付使用。
不仅山东省,全国的海洋牧场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2017年1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末计划在全国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据此次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透露出的消息,我国将重点推进“一带多区”(近海和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海洋牧场建设,到2025年,在全国创建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业界人士认为,海洋牧场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多领域融合发展势头不减
作为渔业和装备制造跨界合作的成果,山东省海洋牧场平台正在向第三代发展。新的平台打破常规生活区设计,增加了一层生活区;甲板采用面积最大化设计,为室外垂钓、聚餐提供了足够空间;配备污水处理装置,使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排入海水;采用浮台调节舷梯设计,可根据潮位调节舷梯升降;增加的救生筏、烟火探测、抛绳器等设备提高了平台安全性,搭载网络信号、手机信号放大等通讯设备也让居住体验更好。
从浅水向深水迈进,是海洋牧场平台发展的趋势。汤建锋认为,交通、补给、抗风浪性能等因素限制了以往海洋牧场相关设施走向远海。山东省的海洋牧场平台建设历经三代发展,从自升式到半潜式,适应水深从10米提升到30米,为走向百米水深海域打下了基础。
同时,海洋牧场平台的功能将更加丰富。目前,牧场看护和休闲旅游的功能结合相对较为紧密。今后,根据配置和定位的不同,海洋牧场平台可能衍生出海上休闲度假别墅、民宿、酒店等多种形式,并且向水产品加工、科学探测、城市生活配套等其他方向拓展。若依托海洋牧场平台建设海上水产品加工中心,打造可移动的工厂,就能实现水产品就地加工,降低运输成本,且不影响海湾开发和保护。
“制造+服务”模式,促进渔业新装备应用
顺应海洋经济和“深蓝”渔业的发展要求,我国船企以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地推动装备制造与海洋牧场、海水养殖融合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交付一批新型渔业装备的同时,相关船企大力提高售后维保能力,为渔业项目的运营提供专业保障,初步形成了覆盖设计、建造、调试、维保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这种“制造+服务”的发展模式,对推广渔业新装备、培育渔业新业态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渔业新装备相继出现,其系统构成复杂,科技含量较高,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需要以高效服务保证产品交付后长期可靠运营。作为渔业新装备研制方,船企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船企在运营服务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装备应用效果、业主需求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真正发挥好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的引领作用。
当然,在渔业新装备中推行“制造+服务”模式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为产品新、领域新、用户新的原因,在渔业新装备市场推行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必然会比在传统业务领域难得多。同时,船企建造的很多渔业新装备具有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其运营服务市场相对不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业务形式,难免对船企造成投入成本方面的压力。
要破解这一难题,可以借鉴山东海洋牧场平台售后维保的做法,也就是随着建造业务快速增长,船企依靠自身力量专门组建精干、高效的售后维保服务团队,在一年免费维保期结束后,还继续为业主提供全方位有偿运营服务。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轻船企的成本压力,而且能让业主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在渔业新业态发展的“黄金期”,“制造+服务”模式必将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 | | 来源: 时间:2018/11/23 10:19: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