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镇:幼蟹产业写好生态养殖大文章 |
|
|
春开岁首,蟹奏先声。3月12日,走进水阳镇金水源公司,工人们正在蟹塘种植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和伊乐藻。总经理韩传宝说:“我们现在都倡导生态养殖,主要是移螺和种草,种植水草就是要在每个池塘建造一座“水底森林”,既净化了水质,又为河蟹提供了上佳的生态饵料和蜕壳场所。”
水阳镇是一个十万亩的圩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优势,境内沟渠纵横,河道交错,水面积达5万亩。一直以来,把 “水”文章做好成为每一届政府带动百姓致富的关键所在。据水阳镇水产站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全镇幼蟹总产量1500万斤,总产值将实现2.8亿元。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该镇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水阳老百姓最为珍视的资源,水产养殖也一直是该镇的支柱型产业,近些年却成为水阳发展的一块“心病”。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远远超出预想。“我们那个年代(水)真的清澈见底,站在水边都能看到鱼虾的。”水阳社区一位年过五旬的居民提起这个问题有些痛心疾首:“现在有些塘口水质差得我们都无法想象,再不整治早晚要自食其果!”
早在2014年,该镇就下发《关于加强保护水环境禁止养殖河蚌的通告》,从当年开始,全镇水面发包通告和合同中都明确规定严禁养殖河蚌,并对不听劝阻的养殖户进行了起诉和现场执法。2016年,镇党委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中水环境保护的意见》,并在水面发包通告和承包合同书上再次明确规定,严禁养殖河蚌,发包方在水面发包会现场一次性收取养殖户水环境污染保证金。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镇非法河蚌养殖点于2017年10月底彻底清除。2017年,该镇第一次将“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政府五年工作计划,把“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和圩区生态修复,打造岸绿、水清、景美的水乡风光”作为政府长期工作目标。
2017年11月,“中国幼蟹第一镇”正式挂牌水阳镇,幼蟹销售区域已不仅仅局限于周边苏浙地区,还远销湖北、湖南、山东、江西、河北、河南等水产养殖区域,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为保障幼蟹市场稳定,水阳镇还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努力打造规范化合作社,造就一批素质高、影响力强的经纪人队伍。每年定期召开幼蟹销售分析会,同步发布幼蟹收购销售指导价,以改变以往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现象。同时,合作社积极推行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渔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五统一”标准,以现代规模化经营有效确保幼蟹品质,增强养殖户整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力保障幼蟹销售市场稳定。
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愈发暴露,如何早日突破瓶颈,推动支柱产业健康转型,如何用新理念引领全镇新发展,打造发展新引擎,成为水阳镇党委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2018年4月,水阳镇党委组织第一批由该镇领导班子及村(社区)书记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周边水产养殖发达的兄弟乡镇观摩取经。经过反复研讨制定方案,该镇于当月开始试点推广生态养殖,并取得显著成效。此后,该镇又先后7次前往当涂县塘南镇、芜湖县六郎镇、上海海洋大学学习先进养殖经验,并邀请水产养殖专家授课培训,为全面推行生态养殖做充分准备。
千倾良田连阡陌,万亩水面奏大歌。2018年11月,水阳镇全面推行水产生态养殖的决定,印发《水阳镇全面推行水产生态养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制度形式确保生态养殖模式落地生根结硕果。从谋篇布局到落棋下子,该镇全面推行生态养殖模式蹄疾步稳,步步生花。
2019年是全面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的开局之年,水阳镇在新一轮发包水面4500亩,已全部实施生态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全镇已投放生态养殖所需的螺蛳约20万斤,水草种植逾10万斤。
“水产养殖对水阳的意义不言自明,水污染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整治好也非一日之功,但既然我们下决心要改、要革,就已经做好了克服一切阻力的准备,一代接着一代干,沉下心干稳住神走,终还水阳秀美的画面,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水阳镇党委书记卢明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宋本金 徐晓杰) | | | 来源: 时间:2019/3/12 18:42: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