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疾病防治成功案例公司招聘
公司新闻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葛家春研究员就长江刀鱼资源接受采访

葛家春研究员(左)


长江刀鱼作为一种长江特色名贵鱼类,因其美味、天价和资源严重下降等原因,每年早春都会受到社会关注。2018年1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为此,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种质与育种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水产子平台葛家春研究员接受江苏电视台记者采访,就长江刀鱼的资源和保护作了介绍。

葛家春介绍,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是我国渔业种质资源的宝藏。然而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航运等因素,导致长江渔业资源严重减少。白暨豚、鲥鱼已多年未见,长江河鲀、刀鱼等资源也严重衰退。刀鱼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每年2-6月性成熟刀鱼从海洋洄游至淡水江河湖泊产卵,繁殖后的亲鱼和孵化后的幼鱼顺流而下进入海洋索饵生长。历史上长江刀鱼资源非常丰富,长江渔业资源研究前辈南京大学袁传宓教授等报道刀鱼产量曾占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的35%-50%,其中长江江苏段所占比例在1973年曾高达70%,同年沿江各地总产量达3750吨,创刀鱼产量历史最高记录,但自此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其产量日趋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南京以上的安徽、湖南和江西江段,刀鱼已形不成渔汛,此后镇江、扬州的刀鱼产量也呈锐减之势。以镇江市为例,刀鱼的产量在1994年以前一直稳定在110吨以上,1996年50-60 吨,1998年20-30吨,1999年只有15吨,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且渔汛时间缩短。据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发表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洄游刀鱼产量为3750 吨,1983年为370吨,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2002年以后由于数量太少已无法统计。

在捕捞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刀鱼种群年龄和个体也逐渐趋向小型化:文献显示,1973年长江刀鱼种群中3-4龄个体占84%,最大者达6龄,1-2龄个体所占比例很小,其平均体长为314.5mm,平均体重为117.7克。与此相比,之后几年刀鱼种群年龄和个体显著偏小,种群中以1-2龄个体为主,3龄以上已属少见,平均体长在200毫米以下,平均体重50-100g。张敏莹等学者研究了1993-2002年长江下游刀鱼生物学特征,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汛期刀鲚个体优势组体长明显下降,体重减小,刀鱼个体趋于小型化,生殖群体年龄结构单一,低龄化趋势明显,成熟卵径减小。长江镇江段1996年所捕刀鱼50克以上的个体约占30%, 而到1998年50克以上的仅占10%。何力等学者根据2004-2005于南通和安庆江段采集的刀鱼样本,对比1973年资料,亦发现长江刀鱼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

在洄游距离路线上,现在刀鱼的洄游距离已大大缩短。资料显示历史上刀鱼洄游最远可上溯至距长江口1400 km的湖南省东洞庭湖一带。自20世纪90年代始,长江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在长江中游的岳阳和湖口监测点均未监测到刀鱼,据渔民反映也很少捕捞到,表明刀鱼产卵群体生殖洄游距离大幅缩短,目前很少上溯至东洞庭湖和鄱阳湖南部子湖等历史上刀鱼比较集中的产卵场。形成渔汛的最上游仅至江苏省的南京一带了。

正由于长江刀鱼资源量和捕捞量的日渐稀少,刀鱼的价格也逐年攀升,同时出现了用沿江湖泊中生长的湖刀和海洋中捕捞的海刀冒充长江刀鱼销售。湖刀是沿江湖泊中的陆封型刀鱼群体,其种群终生在淡水湖泊中生长繁殖,不进行江海洄游,在脂肪含量及口感上不如长江刀鱼。海刀是在海洋中生活的刀鱼,其中进入长江进行生殖洄游的个体称为江刀。因此海刀和江刀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没有很大区别。目前江刀价格最高,曾经达数千元每斤,海刀次之,湖刀最便宜。在外形上3种刀鱼不易区分,湖刀和江刀在肌肉、耳石某些元素含量及组成成分上差异显著,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较为准确的鉴别。而江刀来源于海刀,其成分较为接近,不易准确鉴别。

最后,葛家春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共同保护长江珍稀鱼类资源。
投稿
来源:      时间:2019/4/15 14:26:52
唐山恩贝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 电话:15130521900 邮箱:ebksw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