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没鱼吃加工厂关门 金钩海米消失 |
|
青岛沿海没鱼吃加工厂关门 金钩海米消失
青岛沿海没鱼吃加工厂关门 金钩海米消失 金钩海米、胶州湾蛤蛎、小风蟹、黄鼓鱼……10多年前,青岛的海产品十分丰富,甚至是栈桥附近的海滩上都能挖到蛤蜊,许多用青岛本地海鲜生产的特色海产品远销国内外。而今天,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青岛原来的10多种特色海产品正在逐步“消失”。记者昨天分头走访青岛多家海鲜加工企业和商贸零售店,面对本地海鲜的断流,一些小型加工厂直接关门停业,大一点的企业所生产的海产品也减少了大半。
针对我们这座海滨城市面临没鱼吃的窘境,相关部门采取了4种方式来修复海洋渔业资源。相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曾经的鱼虾满舱、年年有“鱼”的回忆,定会成为现实。
探访1
■地点:即墨北洋食品公司
20多种产品剩两三个
“你看,这些鳕鱼片的原料都是进口的,因为本地的海鲜没有了,只好用这个代替。”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即墨和城阳交界处的即墨北洋食品公司看到,车间里为数不多的几名工人正在包装鱼片,而除了一个鳕鱼品种外,记者再也没有看到有其它海鲜产品。
青岛北洋食品公司总经理仇兆兵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的企业收购上来的本地小黄鱼和鲈鱼,做出来的鱼片十分畅销,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没办法只好从国外购进鳕鱼做鱼片。由于本地海鲜缺货,企业在经营上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据介绍,北洋食品公司过去几年工人数量最多时达到400多人,而今却不足百人,产品也从10多个品种减少到了两三个,年产量也从5年前的2000万斤减少到了1000万斤。
“过去,渔民捕捞的小螃蟹很多,现在一个也见不到了。”仇兆兵告诉记者,10多年前,即墨田横的渔民每天都会捕捞上来大量的小螃蟹,当地人叫小风蟹,因为这种螃蟹长不大,所以加工成小海鲜食品,很受市民欢迎。但随着大量的捕捞,5年前这种小螃蟹慢慢开始少了,到了今年,几乎就见不到这样的小螃蟹了,以这种小螃蟹为原料的特色海产品只能停产。
记者了解到,同样消失的还有胶州湾的一种蛤蜊,过去十分有名,和现在的红岛蛤蜊差不多,但后来也没有了踪影。这种蛤蜊加工出来的海产品远销海内外,因为口味纯正而名声在外,可是这几年野生的蛤蜊也玩起了“失踪”,加工企业现在加工出来的蛤蜊,都是养殖的。记者在即墨和城阳两地多家海鲜食品加工企业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原料几乎见不到本地野生海鲜的踪影,而大量的养殖海鲜成了“替身”。
企业一名老工人告诉记者,他在这个厂里干了20年,开始时,他们这里加工的几乎全是本地的野生海鲜,像鳗鱼、小黄鱼、毛蛤蜊和小风蟹等十分丰富,那时生产出来的海鲜产品多达20多种,可是就在几年前,这种情况慢慢变成了回忆。“就是当地渔民捕捞上来的海鲜也是少量的,这些海鲜连市民日常生活都不够吃,他们收购加工就无从谈起了。”这名工人告诉记者。
探访2
■地点:开发区薛家岛二社区
鳗鱼收购量减大半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开发区薛家岛北庄二社区的青岛鲁海丰集团。“青岛近海是鳗鱼的主产地,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做鳗鱼的加工出口,后来需求量增长,公司扩建了厂房,也逐步地从粗加工转型为精加工,做开袋即食的产品。”青岛鲁海丰集团办公室主任汪显刚告诉记者,活鳗鱼目前收购价为每斤40元,通过精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成品以每斤100元的价格出口。
谈到10年间鳗鱼的收购量变化,青岛鲁海丰集团生产部部长侯剑平叹了口气说:“鳗鱼的收购量一年比一年少了。”据介绍,该企业一天满负荷运转可以加工20吨活鳗鱼,一年下来就是7300吨。“2003年时,鳗鱼的收购量达到了顶峰,全年共收购了5000多吨海捕鳗鱼,加工后全部出口到了日本。”侯剑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鳗鱼的收购量在逐年减少,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前些年总体收购量还算平稳,价格也一直稳定在十几元。”侯剑平说,从2009年开始,鳗鱼的收购量大幅下滑,当年仅收购了3000多吨鳗鱼,每斤鳗鱼的收购价逼近20元。2010年,全年仅收购了2000多吨鳗鱼,每斤鳗鱼的收购****到28元。“去年全年一共收购了1700吨鳗鱼,价格却连续涨了五六次,从每斤28元一直涨到每斤35元。”侯剑平说,今年截止到现在,他们才收购了六七百吨鳗鱼,而每斤鳗鱼的收购价飙升到40元。为避免鳗鱼加工的单一化,公司还做金枪鱼加工出口业务,从国外进口新鲜的金枪鱼,然后加工成生鱼片再出口到日本,成为目前日本市场上最大的金枪鱼片生产厂商。
青岛沿海没鱼吃加工厂关门 金钩海米消失 探访3
■地点:城阳朝阳海鲜食品厂
10多种特色产品消失
“海胆、小毛蛤、梭子蟹、刀鱼、鲅鱼、墨鱼、鲈鱼、小黄鱼、牙鲆等10多种本地海鲜,以前加工成的鱼片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如今都没有了。”昨天上午,在城阳区从事海产品加工的赵显示说起本地海鲜来,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本地海鲜的名字,他告诉记者,这些海鲜在10多年前,都是青岛本
地很有名的特色海产品,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赵显示告诉记者,他在城阳开了一家叫朝阳海鲜食品的企业,到目前已经做海鲜加工近20年,以前渔民捕捞上来的海鲜量很大,所以价格也十分便宜,像海胆、小毛蛤和墨鱼等,一斤不到一元,加工成的海产品也十分畅销。可是现在,就是再高的价也收不上来了。为了继续加工海鲜食品,赵显示没办法就自己搞起了蛤蜊和海蛎子养殖。记者在即墨和城阳多家海鲜加工企业调查发现,目前除了从国外进口的鳕鱼片外,其它的海产品几乎都是靠养殖海鲜支撑。
探访4
■地点:海滨食品店
大个金钩海米找不到
“拇指粗细的金钩海米我已经很多年没看见了,偶尔见到,数量也非常少。”昨天下午,青岛海滨食品店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一直以经营青岛特色海鲜为主,其中不乏青岛特色的干海货。“青岛的金钩海米全国闻名,一两40个,现在的金钩海米1两100多个就算是大的了。
由于资源的减少,现在的海米很多都是养殖虾做的,野生的海米属于稀罕货了。”付经理告诉记者,10年前,原来都不愿意吃舌头鱼,现在舌头鱼成了名贵鱼种。以前晒好的干鲅鱼一般重3斤以上,而现在晒干的干鲅鱼一般在两斤左右。在青岛本地特色海产品逐步减少的状况下,海滨食品店也只能调整店内销售货物的结构。
探访5
■地点:即墨鳌山镇
多家海鲜加工厂关门
“现在哪还有什么本地野生海鲜,太少见了,偶尔捕捞上来的海鲜,都成了宝贝。”昨天上午,即墨鳌山卫镇渔民刘宗民告诉记者,原来出一趟海,至少能捕捞上来上百公斤大螃蟹,但现在没有了。那时海里的鱼类很多,而且大鱼也不少,海鲜多了都卖不出去,只好送到海鲜加工厂,像小黄鱼一公斤才几毛钱,现在就是几十元也买不到了。
“上个月不干了,没有海鲜来源,进口海鲜成本太高,小企业受不了,再干下去就要赔钱,所以只好关门了。”昨天下午,在即墨市城西开过10多年海鲜食品加工企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开的企业是一家小厂,本来就赚钱少,加上这几年海资源枯竭,每天不赚反赔,只好停下不干了。
记者随后了解到,在即墨和城阳,有多家小型海鲜加工企业被迫关门停产。即墨一家海鲜加工厂的老板和妻子,放弃海鲜加工后,到大连做起了贩海鲜生意。
青岛沿海没鱼吃加工厂关门 金钩海米消失 四种方式修复渔业资源 养殖业渐成我市弥补海洋资源最重要手段 每年上市80万吨养殖海鲜
“渔业资源的匮乏是个事实,目前我市主要有4种方式来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分别是休渔、实施双控、实行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人工礁石。”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张永举处长说。
鼓励渔民转业搞养殖
“双控指的是控制捕鱼量、控制马力指标,实现减船减产转业。目前我市按照国家双控的政策已经分步骤取消了一些小马力渔船,同时不再审批新增渔船,达到减船减产的目的,不允许捕捞量出现增长,避免近海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同时,我们鼓励渔民上岸搞养殖。”张永举告诉记者,由于海洋渔业从建国后一直是以发展近海捕捞为主,导致了近海捕捞能力过剩,捕捞的强度太大,直接导致了海洋资源再生能力下降,出现了近海渔业资源减少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市已经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按计划逐步改变这种情况。
目前青岛的不少渔船已经能够开到非洲海域,甚至是北冰洋、大西洋捕鱼,我市远洋渔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青岛已经连续多年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了,今年青岛市将人工增殖4.5亿尾鱼虾蟹苗,这也是修复海洋生养资源的重要手段。”张永举说。
养殖业渐成重要手段
“现在青岛的养殖业已经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年青岛养殖的海鲜上市量达到80万吨,不仅仅供应本地市场,还供应到全国各地。”张永举告诉记者,其中胶南以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养殖为主,胶州湾以虾蟹和贝类养殖为主,即墨以贝类、虾类为主。
“目前胶南市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水产品养殖产量23.9万吨,主要以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增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模式为主,主要养殖品种海参、鲆鲽鱼、三文鱼、牙鲆鱼、虾蟹和贝类等品种,其中鱼类34966吨,海参5000余吨,贝类17.8万吨,虾蟹类9631吨。“更值得欣喜的是,咱们当地可养的海鱼品种正在增加,比如通用水产养殖公司培育的石斑鱼,被港澳地区推为“四大名鱼”,原本生长在南方海域,今夏也将走上市民餐桌。”昨天上午,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在休渔期这3个月,胶南供应市场的养殖鱼就可达8000吨。
“目前多宝鱼每斤42元,舌鳎鱼的价格较贵,每斤110元左右。”胶南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李路军经理告诉记者,今年休渔期,海捕鲜鱼断档了,给养殖鲜鱼提供了机会,公司计划6、7、8这3个月,至少要出15万斤多宝鱼、5万斤舌鳎鱼和5万斤石斑鱼。
休渔期是否该调整? ■话题
“现在并不是青岛近海没有鱼,而是有鱼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休渔期了。”青岛大禹渔业集团董事长陈宝华对“海中无鱼”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渔民出海捕鱼亏损和时间有关,现在出海成了碰运气,如果碰到鱼群,有可能一网就拉上10万斤鱼,一下子就赚回来了。
“我认为现在青岛近海没有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温低,大家都知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道理,现在面条鱼等小鱼游到近海来了,理应后面跟着大鱼,但是胶州湾连续3年出现海冰,说明海水水温比较低,而现在海水的温度还没有上来,小鱼需要到青岛近海产卵,大鱼还都没长大,不抗冻,因此不愿到水温低的青岛近海来。”陈宝华说,等6月1日休渔期后,随着水温的上升,青岛近海的渔业资源肯定会丰富起来。“随着水温的变化,休渔期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调整,我想专家和渔业部门应该重新论证这个问题。”陈宝华提议。
对于陈宝华的说法,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张永举处长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尚需调查,但我国修复海洋与渔业资源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休渔,而且休渔期是由国家统一发布实施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年的6-9月份是海洋生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实施休渔能够让海洋生物产卵、繁殖,充分的繁衍生息,给海洋资源再生留出时间来。
给后代留点“鱼” ■采访手记
在青岛后海挖蛤蛎、到栈桥捞鲍鱼、胶州湾里钓螃蟹、抓虾虎,这些曾经是海边少年们的童年趣事,如今却成了老人嘴里的回忆。无论是靠海吃海的渔民、靠贩卖海鲜为生的生意人、从事海产品加工的企业、海洋渔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甚至是普通的青岛市民,对于“海中无鱼”这一现象,都有着各自的切身之痛。海洋渔业资源匮乏已经是一个共识,尤其是青岛近海渔业资源的稀少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受访对象认为导致渔业资源匮乏的原因也大致一样,小到绝户网的使用,大到捕捞能力过剩,这些都对海洋资源展开无限制的掠夺,让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断子绝孙的可悲局面。而让人有所安慰的是,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渔民本身,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让海洋渔业资源能够得以休养生息。
但若想海洋渔业资源再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债”的过程或许比我们相像得更加漫长。而如果在下一个捕鱼季到来时,渔船上再次装备了譬如绝户网这样的无良装备,海洋资源再生恐怕真的就只是我们的一个梦了。
| |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2/5/24 9:36: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