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胭脂鱼将重回巢湖 充当“环卫工”帮忙吃蓝藻 |
|
|
9月17日,《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定案正式发布。规划中提及,从今年起,每年将向巢湖投放2亿尾“四大家鱼”,旨在净化改善巢湖水质。
阔别几十年的巢湖“原住民”、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也将被请回巢湖“居住”。
胭脂鱼素有“亚洲美人鱼”之称,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鱼类,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上世纪初,巢湖和长江是相通的,胭脂鱼在巢湖有分布,但随着一些水闸和堤坝的筑起,阻断了它们洄游的路线,胭脂鱼也因此在巢湖几乎绝迹。
50克鲢鱼一年长到1公斤
净化巢湖水质,之所以要请“四大家鱼”来帮忙,源于一组实验。
“这几年,合肥在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巢湖都有增殖放流,主要投放的鱼种也是‘四大家鱼’。”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伍昌俊介绍,所谓“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最爱吃绿藻等浮游植物。
将它们投放到巢湖后,畜牧水产部门也曾做过跟踪观察:一条50克的鲢鱼,头一年放到巢湖里,第二年捕捞上来,平均能长到1公斤多。
伍昌俊解释,这种“跟踪观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估测,二是给鱼做“身份证”。
“放流的时候,在鲢鱼的背上打上‘背标’,编上编号。”伍昌俊解释,这个编号记录了鲢鱼的体长、体重、放流时间等信息,“第二年开渔时节,捕捞上来后,根据‘背标’做个对比,就能知道它们一年长了多少。”
50克的鲢鱼一年长到1公斤重,算下来,一年内的体重就涨了20倍。“它们在巢湖里能长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巢湖水肥。”伍昌俊介绍,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氮、磷超标,“这样‘肥’的水恰恰为四大家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每年投放2亿尾“蓝藻克星”
《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定,到2015年,合肥将每年往巢湖流域增殖放流鱼苗2亿尾以上。
据测算,鲢鱼每增长1公斤体重就能“消灭”40公斤到50公斤蓝藻;2亿尾“蓝藻克星”的引入,对巢湖来说,将吃掉120万吨的藻类,综合计算,从水体中转移纯氮磷也能达到3000吨。
伍昌俊也透露,区划调整之前,原巢湖市也曾做过增殖放流工作,每年投入约40万元左右;而目前,合肥的计划是每年在放鱼上安排150万—200万元左右。
“之所以每年都要投放,主要是因为‘四大家鱼’在巢湖水环境里不能繁殖。”伍昌俊解释,巢湖每年的开渔捕捞,也会不断减少湖内“蓝藻克星”的数量。
因此,接下来,畜牧水产部门还将在禁渔以及捕鱼的渔具上加大监管力度。
几十年未见的胭脂鱼将回归
规划中透露,阔别巢湖几十年的“原住民”——胭脂鱼,也有望回到巢湖“居住”。
据介绍,巢湖以往经常可见胭脂鱼、螃蟹等,但由于受巢湖闸影响,一些鱼类洄游通道受阻,胭脂鱼等在巢湖难寻。
“无为的长江特种水产保护中心,模拟长江三峡地区的水环境,已经实现了胭脂鱼的人工繁殖。”伍昌俊说,在完善了对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措施后,将会把胭脂鱼请回到巢湖来“住”。
刘磊本报记者程姝雯
延伸阅读
巢湖畔鱼虾将是“无公害”
发展环巢湖生态渔业,除了要让巢湖变得更生态,同时也对巢湖畔的水域生态提出更高要求。
按照规划,对于环巢湖一带百亩以上的水面养殖渔场,都明确作出要求:必须达到农业部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
对于“农业部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合肥市畜牧水产局的解读是:渔场内水、电、路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渔场内养殖的投入品也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水产品也必须达到“无公害”标准。
他山之石
太湖治藻经验将引入合肥
请“蓝藻克星”来帮忙净化水质的做法,太湖流域也曾进行尝试。
合肥市畜牧水产局的工作人员说,跟合肥的规划相比,太湖的投入更是“一掷千金”。“粗略算,太湖流域每年在增殖放流方面,投入的资金至少2000万元。”
在保证“蓝藻克星”进入湖区后的成活率上,太湖流域也有好经验:
体长1—2厘米的小鱼苗,直接投放到湖里,1年后的回捕率(成活率)约在5%—7%;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克的小鱼,成活率最高也不过50%。
“太湖用网围起了几万亩的实验区,分级放流。”该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做法,就像是为小鱼苗建一个“育婴室”,待它们在实验区内适应成长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湖区,成活率将能提高到70%左右。
该工作人员表示,太湖治藻经验也将逐步引入合肥。
| | |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时间:2012/9/18 13:36: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