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疾病防治成功案例公司招聘
成功案例 首页新闻中心成功案例
无公害渔药的研发方向

无公害渔药的研发方向

    农业部于2008年8月发布《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该文件的主要精神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必须在较短的3-4年时间内,争取通过制定水产养殖标准,推行标准化管理,完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主要生产地区实行监控制度,实行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以期能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7月,农业部发布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于2008年9月1日起实施。《规定》中无公害水产养殖成了该规定中最低标准,而水产药物被重点监管。因此,研究、开发和使用无公害渔药成了当前水产养殖业工作的重点。规定中还指出以下几点:

    化学药物仍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前化学药物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毒性和残留对水产动物、人类以及环境的损害。如果化学药物克服了以上弊端,那么它在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上仍有着广阔的前景。有很多化学药物,通过其侧链的改变,或者某个化学基团的添加或减少,会使其性质发生很大的改变,有的也会使药物的毒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渔药原料上下工夫是开发和研究无公害渔药的一个重要途径。 

    窄谱的抗生素对目标致病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它又不会对有益菌群产生影响,在施用这种抗生素后不会使水产动物体内外的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在研制窄谱性抗生素时事实上要了解病原体的性质,病原体生长、繁殖的特点,然后针对它们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抑制,如抑制细菌某种成份的合成,竞争细菌对某种酶的利用,阻断细菌在某个阶段的发育等。 

    渔药在以前都是借用人、兽药,是人、兽药用途的延伸。这种渔药研制方式除了简单和快捷之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较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会影响对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的残留,会导致残留药物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而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今后应加强水产专用药物的研发。

    目前渔药的剂型以粉剂居多。这种单一的剂型,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渔药的药效,也带来了较大的副作用。如氯制剂,当使用粉剂时会因它的瞬间作用而导致水产动物产生较大的应激,而用片剂时,就可克服它的这一缺点。渔药的剂型应该朝多方向发展,如胶囊剂、缓释剂、长效制剂等。通过剂型的开发,可以推动无公害渔药的发展。

    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不一定要彻底消灭病原体,而只须控制它们的数量,使其处于劣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利用有益菌群,用有益菌或中性菌甚至是一些处于不活跃的致病菌去与病原体竞争,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与繁殖。因此研制的微生态制剂或一些能与病原体发生竞争性抑制的非生物制剂就成了我们无公害渔药的一个发展方向。

    “贝克菌毒灭”就是针对目前海水鱼工业化养殖区集中,排污于近海,而污水回渗又被频繁使用,过渡滥用甲醛,鱼种退化等多种外因引起鱼体发生的各种疾病,是一种较以往消毒剂安全、高效、用量少、药效快、渗透强的产品。贝克菌毒灭是由普通的双原子碘经过高技术工艺处理后形成的多个碘原子聚合而成的高聚物复合而成。施入水体后可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病原体的多少同步释放碘离子,通过改变细胞的通透性氧化细菌细胞和病毒蛋白质的活性基因,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凝固变性绝断其繁殖,迅速杀灭各种病原体。

    “贝克菌毒灭”中的主要成份“高聚碘”具有高效、长效、无残留、不会引发鱼类中毒等特点。高效是指它是普通碘制剂杀菌抗病效力的10倍;长效药效可持续效力72小时,过后自行分解,不会对养殖鱼类、养殖环境有任何毒副作用及残留。它可以与有益菌同时使用,不影响其在水中的正常繁殖,有效地促进水体中菌相与藻相平衡,避免了因以往消毒剂长期、大量使用严重破坏水中菌相与藻相平衡,造成养殖水体发生坏水或转水的现象。导致鱼类摄食减少、浮头甚至死亡的发生。

来源:      时间:2011/3/21 23:07:01
唐山恩贝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 电话:15130521900 邮箱:ebkswkj@126.com